slide down
人才新政
瓯海:“小地方”如何凝聚“大人才”
突出产业优势精准引才
两年前,在海外学习工作多年,以擅长临床分子诊断研发在业界著称的国家"千人计划"引进人才丁春明,从新加坡回国,在辗转义乌、杭州、上海等地之后,最终选择了落户温州瓯海,并很快与其在美国的博士生导师、美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查尔斯·康托联合创办了一家分子诊断行业企业,重点从事癌症液态活检系列产品开发。
丁春明的科创团队为什么放弃国外优厚待遇,选择来到温州瓯海创业?这与瓯海区精准施策引进人才密切相关。据该区有关负责人介绍,当地依托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学科优势,专项启动建设温州市精准医疗与体外诊断产业研究院、中心实验室与产业孵化园等平台,按照"人才+"模式,集"领军型人才+高校优势学科+产业研究院+专业孵化器+批量行业企业"五位于一体,形成了体外诊断产业培育发展的生态链。目前,瓯海区已落地企业有14家,正在对接的创业项目有42项,其中包括2个诺贝尔奖得主和1位院士的创业项目,预计到年底企业数将增至35家,力争到2020年达到100家。
近年来,瓯海区委、区政府高度重视"招才引智"工作,推出了"瓯越英才计划""瓯海人才新政42条"等举措。他们紧紧围绕全区经济转型、城市转型、社会转型,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,针对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按照人才"带项目、带资金、带团队"来瓯创业优先原则,讲求"实际、实用、实效、精准",面向全球寻找引进重点行业领域的各类型人才。
搭建科创平台联合留才
2016年,在海外工作生活了20多年的黄承哲博士回国后,不仅入选了国家"千人计划"特聘专家,还与"温商"翁新地合作成立了温州鼎佳环保有限公司,从事大气和水污染治理行业,随即又被温州大学聘为教授。
政府特聘专家、高校教授、企业创始人(或技术人员),类似黄承哲这样落户温州瓯海的高端人才,可以兼有这"三种身份",并为这三方提供服务,因此他们也可以享受"三份待遇"——政府奖励补助、高校薪金待遇、企业收益报酬,形成了辖区政府、所在高校、创业企业三方联合引才、用才、留才的"校地合作共引共享共用机制"。通过人才在三大用人主体中核心地位的带动,打破三者之间的资源阻隔和交通壁垒,从而真正实现产学研的一体化有机互动、滚动提升的循环机制。
加拿大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陈忠伟领衔的"新一代柔性锂离子电池"创业项目刚刚落户温州瓯海,便获得了该区1000万元科研经费补助和4000平方米场地减免支持。谈及落户瓯海的原因,陈忠伟说:"一是看到温州大学化材学院在电化学方面有良好的学科基础;二是因为在瓯海可同时享受高校院所与区政府两方面的政策支持。这既有利于我开展下一步的科研,又为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了便利。"
目前,温州瓯海已经集聚了温州医科大学、温州大学、肯恩大学等8所高校,华中科技大学温州研究院等22家科研院所或高校技术转移中心。从2015年开始,瓯海区开展校地人才合作体制机制改革,全面推进校地产学合作,开创了互惠共赢的"新样板"。2016年以来,校地联动精准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0多人,同时担任大学教授和企业老板的达63人。
依托产业升级育活人才
产业集聚人才,人才引领产业。温州瓯海不断集聚高端人才,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。目前,通过人才集中创业,瓯海已经形成了生命健康(体外诊断方向)、智能制造(工业机器人方向)、新材料(柔性微型电池方向)、信息经济(大数据应用方向)4个新兴产业雏形。
瓯海区引才、留才、用人的典型,也正是温州市依托"人才强市"战略,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缩影。近年来,温州研究出台了"人才新政十条""以情引才十条",推进实施"580海外精英引进计划",人才集聚成效显著。现在,全市自主入选国家"千人计划"专家34人,浙江省"千人计划"专家128人。
温州市委、市政府提出,未来五年要打造"科教新区、山水瓯海"。当前,瓯海正按照"生产、生活、生态——三生融合""宜业、宜居、宜游——三宜共享"的理念,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兴旺、生态优美、配套完善的特色小镇,将专业科技园、休闲旅游区、商业综合体融在小镇内,打造"15分钟生活圈"。围绕瓯海"高教新区",建设时尚制造小镇、肯恩风情小镇、生命健康小镇、世界温州人科技园等一批科创平台,打造环大学科技产业带、温州城南科创大走廊。
引进一批人才,带来一组项目,引领一项产业,建设一座新城。温州瓯海,"人、产、城"融合的人才生态不断繁荣。
Copyright©博鱼boyu体育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. 浙ICP备11035023号